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3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7篇
教育   153篇
科学研究   87篇
各国文化   6篇
体育   3篇
综合类   2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6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作为当今世界前沿的美学理论,生态美学在哲学基础、思维方式、研究方法等方面有着巨大的理论优势。当代建筑美学可以吸收生态美学的理论优势,挖掘自身生态维度,不断拓宽、深化自己的研究,从而更好地理解、体验建筑美。这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有益的尝试,即从有机整体视野、文化生态与审美参与三个角度拓展建筑美学研究。  相似文献   
22.
黄子云 《科教导刊》2021,(1):101-102
在"中外建设史"课程中融入思政政治教育是教师实现立德树人的重要任务.文章通过探索"中外建筑史"课程思政的实施路径,设计思政元素融入课程教学方案,找准思政元素融入课程教学的切入点、融入点和结合点,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爱国主义思想、培养工匠精神、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明,以史铸魂育人,提高课程思政教学实效性.  相似文献   
23.
宗教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在中西方文化中具有不同的地位。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宗教始终处于王权的控制和利用之中,而西方文化却主要以宗教呈现出来。由此不同的地位决定了中西传统宗教建筑的不同特色,中国的传统建筑大都为人建造的,就是不为人建造,也带有很强的世俗气,是世俗引导着宗教;而西方的建筑主要为神建造的,带有很强的超凡脱俗的精神气息,是精神引导着世俗。  相似文献   
24.
电力系统的信息安全体系和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晓芬 《科技广场》2007,(5):113-115
本文论述了电力企业的信息安全问题。信息安全包括物理层面、网络层面、系统层面、应用层面和管理层面的安全,为了保障信息安全,必须搭建信息安全体系和制定相应的策略。  相似文献   
25.
成典勤 《安康学院学报》2006,18(5):65-69,75
研究了企业W eb应用系统中网格技术的使用,介绍了现有W eb应用移植到网格平台的两种模式,以一个简单J2EE Internet金融应用为例,给出了三种应用版本的性能比较,提出了网格技术的W eb应用系统的可升级软件架构.  相似文献   
26.
在分析文献和考古资料后认为,汉长安城南郊“西组建筑群”中的F13为秦代宫殿类建筑,在汉代修葺后继续使用,与社、稷无关。其中的F14包括了“高祖官社”和“元始官稷”。  相似文献   
27.
白旭  尹群  杨敏 《教育教学论坛》2020,(17):279-280
"船舶与海洋工程导论"作为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以及其他涉船海专业的通识教育课程,需要在满足本专业本科生学习要求的基础上,兼顾其他涉船专业学生、继续教育人士学习的要求。该文结合产业发展的需求以及工程专业认证要求,参照全球船舶类一流大学同类课程,重新设定了课程教学目标定位,进而对教学内容以及教学、考核方法进行了设计,以期更好地指导整个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28.
本文从研究清华大学建筑学专业新的培养方案入手,着重分析了其四年制本科培养方案的特点,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完善惠州学院建筑学专业本科培养方案的四个原则.  相似文献   
29.
本文简要介绍了Intel的通用数据安全体系框架(CDSA),并在此基础上重点讲述了支持整个框架系统运行的一个通用安全服务——模块目录服务(MDS)。文中对MDS的结构、功能以及自身安全性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  相似文献   
30.
For increased and various communication requirements of modem applications on embedded systems, general purpose protocol stacks and protocol models are not efficient because they are fixed to execute in the static mode. We present the Component-Based Communication Protocol Architecture (CCPA) to make communication dynamic and configurable. It can develop, test and store the customized components for flexible reuse. The protocols are implemented by component assembly and support by configurable environments. This leads to smaller memory, more flexibility, more reconfiguration ability, better concurrency, and multiple data channel suppor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